团学活动

 团学活动 
 规章制度 
 人才培养 
 奖惩助贷 
 社会实践 
 学生社团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团学工作>>团学活动>>正文
团学活动

调整感情的焦距,放大现实的瞳孔

发布时间:2011-07-18 编辑: 点击:[]


尽管高等教育大众化增加了农村人口进入大学的总人数,但他们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却呈现下降趋势。为扩大调研的范围,更好的把握农村适龄青年不能充分接受高等教育这一状况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及其解决办法,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关于河南省农村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状况调研队队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异地调研活动,分别在济南、郑州、信阳、平顶山、鹤壁五地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远程网络,分享经验所得。

本次异地调研,共划分五大方面问题,分别为:适龄青年放弃高等教育的家庭原因(济南行)、适龄青年放弃高等教育的自身层面原因(信阳行)、适龄青年放弃高等教育带来的弊端(鹤壁行)、读书无用论泛滥的影响(平顶山行)、提高河南省农村大学生数量和质量的对策建议(郑州行)。

http:/uploadfile/Article/201108/2011082201195830068.jpg

济南,队员杨熠发回的数据信息显示,那些打工人群的年龄大多在18-25周岁阶段,正值接受教育的年龄,80%的打工青年因为家庭负担不起学费而被迫放弃上大学,另有5%的打工青年承认,家长因为观念问题不愿供应自己上大学。

信阳,队员翁建伟发回的数据信息显示,适龄青年不想上大学、考不上大学、自愿分担农活成为制约其接受高等教育重要的自身原因。

鹤壁,队员魏苏杰通过分析发现,农村适龄青年放弃接受高等教育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不利于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民素质的培养。

平顶山,队员杨文利分析现实,对农村读书无用论的兴起展开调查,发现,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农民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子女读书资金的投入,但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加重了农民命运的悲剧化循环。

http:/uploadfile/Article/201108/2011082201202045722.jpg

郑州,队长陈婷婷深入郊区、都市村庄等地,就提高河南省农村大学生数量和质量问题展开实地调研,通过与村民面对面的交流,获得村民关于这一问题建议的第一手资料。83%村民的认为,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以及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贫乏造成了其基础教育的相对落后,故而他们认为公平分配教育资源是燃眉之急。另外,他们认为,转变农村学校教学观念,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农村学生的竞争力,改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阻止上学无用论的蔓延,规范高效收费,降低上学成本也是提高河南省农村大学生数量和质量的应急之策。

通过这次的异地调研,实践队员感受到走出去,另一片天的实际意义,他们认为,只有真正走进社会,才能了解到社会深处真实的一面,只有调整感情的焦距,才能放大现实的瞳孔。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

 

上一条: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赴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志愿服务队召开学习交流会 下一条:bat365中文官方网站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赴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志愿服务队收到来自实践合作单位的感谢信

关闭

©2024 版权所有: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八一东路88号
网站:www.cnmachinery.net  邮编:461000

Baidu
sogou